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触龙说赵太后读音)

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如齐为质?

优质回答

谢邀:

《触龙说赵太后》曾经作为课文,许多人熟知,那么他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呢?还得先从为什么赵太后,不愿意让长安君为质子说起。

其时,质子可说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那么质子是什么?质子就是指人质。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其实比较知名的如秦始皇的父亲、秦始皇的曾祖父、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可以说在当时诸侯国之间互派人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么赵太后为什么不愿意呢?其一,首先质子多为弱一些的国家,向强国派遣而去,这样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可想而知。其主要是会被歧视,从而蒙羞。其次就是所谓质子,也不是去了就能保证生存的,其本质还要依靠 本国的靠山,一旦势力倒了,那么这个质子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到时候是打是杀,不过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所以赵太后自然不愿意这么做,不过这样的事儿,为什么触龙又要做呢?又得看看当时的背景。

其时秦国强盛,正在攻打赵国,可说是形势急迫。赵国有灭国的危机,那么怎么办?就要求援,向谁?向齐国!

那么齐国也很简单就回答了,出兵可以,但是我们要质子,要谁呢,就是长安君,所以这时候送质子是一个救国的举动,作为触龙来说不送是保证母子不分离,可送了则是保证国之安全,那么怎么决定,不言而喻。

不过齐国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就是怕万一齐国出兵,赵国出尔反尔,投降了秦国,到时候可怎么办?必须有人质才行。

不过困难也随之而来了,若是长安君只是个普通太后之子,尚且简单,但是其时老国君赵惠文王刚去世不久,年幼的赵孝成王还不能单独理政,赵国的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太后说了算。也就是说,太后是一把手,如果她不愿意,还真就没办法,这时候就必须有人说服她,这个人就是触龙。

那么对于赵太后来说,当触龙去找他,自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本想臭骂他一顿,也就是文中的太后盛气而胥之。

不过触龙反而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套近乎,他说自己因为腿脚不好,许久没有看望太后来了。果然女子喜欢闲话家常(太后也不例外),也开始说自己腿脚也不好了,触龙又提起来吃饭的事儿,二人开始聊天。

聊着聊着,触龙就开始举例了,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说自己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没什么本事,只求让太后给他一个宫中侍卫的小官做做。太后就答应了,不过觉得奇怪,因为当时,一般都是男人主理政务,对于孩子并没有那般关心。一问之下,触龙却说了:我们男人疼爱小儿子要超过你们妇女!

俗话说话是钩子,这就把太后的心思吊了起来,当然不同意,触龙接着向上爬,又说他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小儿子长安君要多。因为父母疼爱孩子,都想为他找个好的安身之所。太后把女儿嫁到燕国为后,可以说是让她在女人之中达到了最高点。

但是长安君就不一样了,因为纵观赵国历史除了他们这一支外,其他支系的没有被封为诸侯的,这正是因为他们依靠着祖辈们的功劳,坐吃山空。自己父母死后,自己一点功劳也没有,并且也没有什么本领,久而久之,还会遭到别人的白眼。这般混下去,只有一个后代消亡的结果。

然后他才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如果太后辞世,长安君也是这样,毫无功绩,无法立足啊!

这时候,太后才明白过来,不过也认同了触龙的观点,此刻成为质子,是为国而行,也是长安君的一个功绩,所以应该去!

触龙也是凭借自己委婉曲折的说话方式,成功说服了太后,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长安君入了齐的转年,太后就死了,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不过相信恐怕失去了靠山的长安君过得并不如意。

而虽然当时成为质子后,齐国发兵,确实让秦国退兵,且好几年没有攻打赵国,但是时至如今流传下来的功绩,人们却几乎没有安放在长安君身上,而是放到了说服太后的触龙身上,可见其说服太后的理由,最后也不过成了一番空谈啊。

触龙说赵太后的这个典故不得不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先简要介绍一下背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王赵孝成王刚刚继位时,大权还在赵太后手里。秦国趁此机会攻打赵国,而且已连破三座城池,形势十分危机,于是赵国便求救于齐国,希望齐国能出兵,齐国答应出兵但有一个条件,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否则免谈。长安君是谁,他可是赵孝成王的弟弟,而且赵太后十分溺爱他,起初有人劝谏其中利害之处,但赵太后非常生气,死活不同意,接下来触龙就出场了。

触龙身为赵国大臣,不忍看国破家亡,毅然前去拜见太后。但此时太后听说触龙要来搞事情,就召见了他,脸色不看好,触龙见到这种状况就先不说劝谏的话,巧妙地避开赵太后的怒火,他首先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跟老太后说了,希望自己最小的儿子舒淇进入皇宫侍卫队当兵,以此尽保卫国家的忠心,并委托太后照顾一下;第二件事:由上一件事引申,说太后爱女儿燕后胜于爱儿子长安君,燕后远嫁时痛哭流涕,甚是思念,而太后回答更偏爱于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爱子女,必然从长远考虑,然后指出长安君位高权重,还有优厚的俸禄,但却不曾为国家出力,有朝一日太后西去了,还有谁会庇护长安君呢?长安君又如何位居高出呢?所以触龙说太后更爱女儿燕后。赵太后听了立刻就明白了,于是就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去了。齐国也因此出兵救了赵国。

赵威后不肯送小儿子去做质子,触龙是怎么劝说成功的?

优质回答

有句话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意思是说当父母的会用不同的方式爱自己的儿女。

比如老百姓把好吃好穿的给儿女,这是一种小爱;帝王之家把儿子送去当“人质”,有时却是一种大爱。

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这事,赵威后曾经把自己心爱的小儿子送去当“人质”。

且慢,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帝王之家为什么有这种特殊的爱呢?

事情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诸侯割据时期,赵威后就是赵惠文王的王后,史称赵太后。她是历史上有名强势的太后。

自从赵惠文王去世后,其子赵孝成王继位。由于赵孝成王年龄还小,由赵太后临朝听政。

就在这时,秦国趁赵国王位新旧交替之机进攻赵国,兵锋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岌岌可危。

无奈之下,赵太后急忙向齐国求援。

这时齐王提出一个要求:“我出兵救援可以,但必须把你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

这种办法在当时是惯例。

原来齐王有他的顾虑,如果齐国起兵救赵,假如是秦和赵的阴谋,那么齐国就危险了。

如果把赵太后心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当人质,齐王的顾虑就会消除,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儿子的性命搞阴谋。

赵太后很疼爱自己的小儿子,不愿把他送去当人质,虽然只是被当做暂时的信用。

齐王态度很坚决,不送人质就不出兵。如果齐国不救赵国,赵国就会灭亡。

当时许多大臣谏言太后按照齐国的要求去办,赵太后一怒之下拒绝接受。传懿旨谁要再进谏格杀勿论,一时之间群臣闭口不言。

此时左师触龙却不顾危险冒死进宫面谏,群臣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触龙见到太后,并没有直接劝太后送人质。

原来他看到太后正在气头上,这时候劝她也听不进去,自己反而有危险。

只见触龙把话题一转,和太后拉起了家常:“太后啊,我年纪也老了,我想把我的小儿子舒祺推荐给太后,等我死后就让他接了我的职务吧?”

太后问:“你儿子多大了?

“12岁了”触龙答。

赵太后不由得笑了,说:“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儿子,孩子这么小就为他考虑前程”。

触龙接话道:“其实男人疼爱孩子比女人还厉害”。

我听别人说“太后疼爱女儿超过了儿子”。太后笑着说错了,我最疼我的小儿子长安君。

触龙故作惊讶地说:“不会吧?我没看出太后多疼小儿子,没看出您为小儿子的前程担忧”。

赵太后听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心中有些不解。

触龙看出太后的心思,于是反问太后:“自从赵国建立以来,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赵太后说“我从来没见过”。

触龙接着说:“诸侯王的子孙未必都有好下场,这些子孙占有大量的财富而没有功劳,随着恩泽越来越少,指不定哪天大祸就会临头,其原因就是吃老本儿没有立新功。”

太后,你认为我说的对吗?只见太后点了点头:“有道理”。

触龙见太后有所触动,话锋一转说:太后您很宠爱长安君,但是他没有立过寸功如何服众?

当太后百年以后,长安君如何自处?

触龙趁热打铁说道:“现在有机会让长安君立功显贵,可太后却拒绝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这难道是太后爱小儿子的表现吗?”

太后陷入沉思,触龙说的确实没错,小儿子做人质并没有任何危险,本来赵国也没有阴谋,小儿子当人质并没有亲身犯险,然而却又立下了救赵国之功,这种功勋可以荫蔽三代,从这一点来看,长安君确实应该出使齐国。

太后终于想通了,于是对触龙说“好吧,那就听左师的,让长安君出使齐国”。

触龙的这种说服方法实在高明,他不是和太后死杠,而是通过和风细雨从旁引导,慢慢太后就落入他预设的圈套,不知不觉被他说服。

这个故事被收录在《战国策》书中,名字叫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的名篇。

文/秉烛读春秋

触龙为什么要去说赵太后呢?

优质回答

为国为民,冒死请命;又讲策略,实属难得。

为什么说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

优质回答

自古以来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不拘小节,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其性格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人才之时,必须要扬长避短,才能使其发挥巨大的作用。

仁慈是美德,但是用在军队中却是十足的忌讳,因为兵者代表着杀伐,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要做到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才能够用以维持自身的利益,一个将军如果统兵之时,心存仁慈,便很难进行立威,这样的结果很容易导致军心涣散,行不成有效的战斗力,而军队是需要保家卫国的,需要获取胜利,不能打仗的军队基本对于国家是没用的,所以慈不掌兵。

仁义这对于平常人而言依旧是优点但是对于掌管财富的人却是巨大的缺点,因为仗义的人最容易把钱财视做粪土,但是管理财务的人却需要使用财富进行增值,需要做到精打细算,这个需求对于仗义的人而言,显然难以满足,所以义不掌财。

当官之后意味着自己会拥有权利,而权利是公器,不能够私用,如果自己心地善良,对待亲朋好友给予偏袒,很容易导致权利的失衡,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为官者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但是心地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语所打动,从而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善不当官。

与人共事,最害怕的便是掺杂个人情感,因为有个人感情在内,进行利益分配之时,便很难在进行据理力争,彼此会产生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不可跨越的鸿沟,最后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分道扬镳,而且双方的情谊自然也会随之瓦解,因此情不立事。

领兵干么?打仗!即拚命厮杀属凶恶,菩萨心肠能干吗?讲义气的人,岂能事事论得失?常常为亲朋施舍,重义不重财。当官之人是从政,即讲政治,毛主席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他又说对敌人要恨!由此看岀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心善手软能为官吗?情不立事就是討好美人的人干不成大事,历史上为了美人丢掉江山大有人在,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失去天下。如三国时董卓与吕布为貂蝉互相厮杀。还有只讲情面不讲原则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情不立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