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恐惧的,不仅仅是那些对孩子下死手的人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316篇文章
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推荐听听!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一个社会戾气的弥漫,往往是由伤害弱小开始发酵的。
即便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强者依靠自身庞大的资源,依然能够为自己争取到足够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所以,我想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标尺,往往在于这个社会如何对待弱者。
孩子,当然是这个世界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无论在力量上还是在心智上,孩子们完全无法和一名成年人相抗衡。
所以用成年人的力道、方式,殴打或报复孩子,就是毋庸置疑的欺凌弱者——我不知道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全然不去正视这一点。
如果你关注近期的新闻,大概会知道我在说什么。
前两天,遂宁一名7岁的小男孩独自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用脚碰到了另一名年轻男子的脚,这位已经21岁的男青年,在言语警告小孩子之后,又被调皮的孩子踢了3脚。
然后,这名男子将孩子狠狠拽起,一个过肩摔扔在地上,又狠狠地用脚踩了孩子脑袋3脚,直至孩子不能动弹。

随后警方表示,涉事男子被拘留15天。

然后,纵览发布此条新闻的微博评论,被点赞最多的,几乎都是下面这种态度:
“打的好,干的漂亮!”
“活鸡巴该,熊孩子欠教育。”
“自己孩子管不好,社会上就会有人替你管的。”
我不知道读者诸君如何看待这件事?
在我心里,令人恐惧的,绝不仅仅是那个对孩子下死手的人。
(二)
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多人无法区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
同样的,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多人也无法区分什么是“犯错”,什么是“犯罪”。
一个孩子犯了错,一名成年人却以犯罪的方式去报复和殴打他——其方式之危险,行为之恐怖,稍有不慎,就可能对那个7岁的孩子,造成终生也无法挽回的创伤。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前不久,那位故意绊倒4岁幼童的宝鸡孕妇。一名4岁的男孩进店时,不小心令门帘碰到了正在吃饭的孕妇,然后,当这个孩子拿着筷子出门的一瞬间,这名孕妇故意伸腿绊倒了孩子。
孩子后脑着地摔倒,更何况,孩子的手里,还拿着筷子啊——稍有不慎,这就是要命的凶器。
那一次,网络上的评论,基本上也是一片“干得漂亮,对熊孩子一点也不能惯着!”
“孩子不懂事,你作为大人也不懂事吗?”
可是,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熊孩子”的父母,还适用于那个伸腿故意绊倒孩子的孕妇,适用于那名公交车上殴打幼童的“暴戾青年”。
一名如此暴戾的青年,在公共场所以如此危险的动作和方式,殴打一名年仅7岁的儿童,网络上却是一片诸如“打得好,真解气,干得漂亮”的叫好声。
我想特别认真的问一句:这样的舆论反应,除了我们这儿,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国家和民族,能见到如此“盛况”吗?
枉我们还觍着脸满世界嚷嚷自己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忘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社会竟是如此仇视孩子,乃至有这么多的人,集体都患上“厌儿症”了呢?
我还想问一句,陕西米脂县砍杀学生的那个傻逼,和你们口中“干得漂亮”的这位殴打熊孩子的“替天行道者”,区别真的仅仅是因为那个欠教育的孩子,踢出的那三脚吗?
为什么我觉得,他们根本上,其实是一类人呢?
熊孩子固然招人讨厌,可真正令人恐惧的,难道不是那个一身戾气的虐童青年,和这帮为他鼓掌叫好的“仇童分子”吗?
(三)
王小波说,所有的愤怒都来源于自身的无能。
这句话总结的实在是太高明了,那些为殴打“熊孩子”而叫好的人,或许曾经遭受过熊孩子的折磨,但他们大部分人都碍于孩子家长或内心的懦弱,而选择了忍受——就像那个故意伸腿绊倒孩子的孕妇一样,被冒犯了,很生气,却不敢正面让孩子给自己道歉,而是选择了最为阴险的成人式报复。
要我说,叫好的,不是自私又懦弱的人,就是些平日里受了欺辱不敢声张,或者“不好意思”声张,私底下却祈祷着有人能把那个“熊孩子”整死的人。
这,大概就是部分网友的心态吧。
所以实际上这种叫好,反映的不过是某一类群体的“潜在心理映射”罢了:
“让那些熊孩子和熊孩子的家长们看看,社会人是怎么教训熊孩子的。”
当然,在他们的自我想象中,自己是正义的,是良善而克制的,是文明且富有教养的,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
但他们在公司里遇到黑锅欺辱,只敢在匿名社交软件里编造领导的黑料。公交车上碰到小偷和猥琐男,双眼一闭假装睡觉还要在心里安慰自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出门旅游碰到黑导游黑店家宰客,一声儿都不敢吭,默默找出那篇“再好的香水也斗不过韭菜盒子”重读了一遍……
这个社会上每天都发生那么多的不公,林爸爸的悲惨遭遇他们选择沉默,广东谭医生因为一篇文章而被跨省追捕的时候他们选择低头吃瓜,一声不吭
但是,看到一个独身回家的孩子,因为顽皮而冒犯了他人,反而被一名暴戾青年疯狂殴打的新闻——
他们都沸腾了,一个个都站出来鼓掌,大声尖叫着:
打得好,打的漂亮。
哦,这就是你们的正义,这就是你们的良善,这就是你们的宽容,这就是你们的教养。
谁也不惯着?呵呵!
实际上你惯着的人太多了,那些比你强的,那些比你富有的,那些比你蛮横无理的,你惯着、谄媚着,低头忍让着……
唯独在一个孩子面前,你站起来反击了——然后把这称之为脾气,理解甚至赞美这种行为,献以掌声和尖叫,“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最后,我又想起鲁迅《华盖集》里写的这句: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超推荐】
权力如何“碾碎”一个天才
我的第一本书!您可以选择长按上方二维码购买。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慧超的新书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