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婆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就算前方风沙迷漫
就算永远走不进天堂
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息
也要在路上尽情地绽放
——陈越《在路上》
我十七岁那年去了永康,从此再也忘不了这迷人的地方,尽管这些年来飘飘荡荡,可是总也忘不了这可爱的绣花姑娘,绣花姑娘 绣花姑娘…..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陈越《绣花姑娘》
《在路上》 陈越
很多年前,有一首歌突然出现在永康的街头巷尾,优美的旋律,思念中带点沧桑。这是一首描写永康本地四路的歌,带着一丝沙哑的摇滚味道,浓浓的故乡情愫,让人一下喜欢上这首叫做《绣花姑娘》的歌。
《绣花姑娘》作者和演唱者是同一个人,叫陈越,当时只知道他是从金华走出的一个音乐才子,曾经来到过永康,心中还甚是纳闷,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为什么会对永康,会对永康四路口情有独钟。
永康四路口镇是永康和东阳交界的一个乡镇,改革开放初期,镇上的绣花产业兴起,勤劳的四路人把家乡绣好花的枕头被套等家纺产品背到外地叫卖。四路的绣花姑娘也就成了四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了四路姑娘的代名词。
前些天,在婺江文学上看到陈越先生的一篇文章《少年谋生记》,才突然了然四路这个地方于陈越先生来说,是怎么的一个存在。也明白了为什么陈越先生对于永康的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
这些年,陈越先生走过很多地方,一直在路上也一直在攀登一座座音乐高峰。而对于永康,依然是如故土般的眷恋。在金华八婺县市当中,为永康创作的作品最多,有《天下五金出永康》《一起去方岩》《绣花姑娘》等等反映永康的歌曲。当我们试着约稿时,陈越先生正骑行在前往拉萨途中,他说关于永康,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以说……

永康婆
陈越 散文
01 永康婆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李梅芝。不过知道她叫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至少在白龙桥镇上,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的大名。
永康婆的丈夫姓金,在金先生没出事之前,大家都称呼她为金师母。金先生在镇上的税务局工作,据说因为贪污,后来被判了几年。从此大家叫永康婆就比叫金师母的多了。

02
在当年,金华人多少有些自以为是,有点瞧不起金华下属各县的人,什么义乌佬,东阳蛮,永康鬼之类的称呼,都带有一些明显的贬义在内。风水轮流转,当年这几个靠手艺走四方的地方百姓,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纷纷扬威立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这么多年过去,我想像永康婆这类称呼,随着永康经济的崛起,纵使还有这样的称呼,也应该听不出什么歧视的意思了吧。
03
永康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和她先生一起来到了白龙桥,从此再也没有离开,一口乡音至死不改。后来我去永康做学徒,猛然间掉入了永康话的故乡,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并且很快就学会了用永康话和师傅一家交流,这和从小经常听永康婆说话是分不开的。
那时的白龙桥还是人烟稀少的一个小镇,常住居民也不过几十家而已。这几十户居民都是来自四乡各地的百家姓,有金华各县东阳、义乌、永康的,也有温州、杭州等外来人来镇上谋生后就定居下来的。第一代的白龙桥居民都操着各自家乡方言,所以白龙桥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听懂四乡八县各种口音。
04
有一年夏天我七、八岁光景,对三分钱一根的白糖棒冰的迷恋是现在的小孩无法想象的。当时父亲正在四处飘泊,根本没有闲钱满足我对零食的需求。我“咚咚咚”地敲开了永康婆的门,很急切地说:
“金师母!金师母!!快点借我三角钱路费。”
永康婆一愣:“借钱干什么?”
“我要去城里卖药引子,回来马上可以还你五角了。”
我对永康婆撒了个谎,说城里“九德堂”药铺正在收购药引子,需用吸满血液的蚊子,抓到后不能拍出血浆,这几天“九德堂”药铺正在大量收购呐!
“你抓了多少啦?”
“我没抓多少,顶多卖个二、三块钱吧”。
永康婆一听一个小孩子一晚上都可以挣几块钱,非常兴奋!当即同意借我三角钱,但条件是等她一晚上,等她抓够一瓶后,让我明天一起带去“九德堂”卖钱。
原来只是想骗点冰棍钱而已,没想到她会和我一起抓“药引子”,白白让她忍受了一夜被蚊子吸咬出血却不能拍打致死的辛苦。
很多年后,一想起这事我就愧疚不已。

05
永康婆有三男两女。大儿子明德早年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新疆工作,那是她遥不可及的骄傲,也是她经常教训身边小儿子和媳妇的成功案例。
二儿子明亮天生残疾,常年混迹在金华城里靠半乞为生。有一年我和父亲偶尔碰到他,觉得难为情的明亮一见熟人马上就隐身躲开了。
小儿子明强是永康婆最疼爱也是最感到不满的,每次永康婆和明强老婆有矛盾,明强半晦不暗的态度总是让永康婆大为光火。这时,她总是要念叨远在新疆的大学生儿子和媳妇是如何如何的好,并且亲自上门找我现身说法,劝导我以后找老婆一定要找个有文化的。尽管她对明强非常的不满,可是一旦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会马上扯着嗓子喊:强!强啊!!永康话唤人特别的有韵味,多少年过去了,她呼唤儿子吃饭的声音至今余音绕梁。
06
因为我也会说永康话的缘故,永康婆和我就多了一份亲近。在别人眼里吝啬的近乎苛刻的她,时不时会走到我跟前,毫无前兆地塞给我一把花生或瓜子,重若千斤地叮嘱我:别让明强老婆看见。
由于和明强老婆的水火不相容,加之和周围其它老太太也没什么共同话题,永康婆后来信奉了主耶稣。她一度想发展我也成为主的信众,有一阵她经常不厌其烦的向我灌输信奉主耶稣的好处:死了可以上天堂,去教堂做礼拜有免费的伙食,下辈子可以投胎去个好人家等等。尽管永康婆经常把圣母玛丽亚和观音娘娘混为一谈,但这并不妨碍她一到礼拜天就虔诚无比地往乡村教堂赶,长年累月,风雨无阻。
07
金先生出狱没多久就去世了,从此永康婆就一直独自生活。她非常任劳任怨地为儿女们做起了免费保姆,城里的两个女儿每次花枝招展地来看望她,把孩子往她这一扔,饱餐一顿后就又离去了,几个孙子辈的小孩几乎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我最后一次见她,就是几个儿孙们一起带她来广州玩,彼时我正在广州经营着几家老房子酒吧。她一见当年隔壁的穷小子似乎混得不错,挺为我高兴!席间永康婆兴致很高,八十多岁的年纪了,啃起白切鸡还是毫不费力。饭后竟然还记得这件事:“今天吃你这顿饭呐,算是你还我当年骗我卖蚊子的血汗钱啦!”
08
前不久回乡,我问起永康婆的近况,乡人告诉我的消息让我愕然,永康婆的小儿子在一次车祸后丧生,一星期后,永康婆也郁郁离世。
我站在完全陌生的故乡街头,不胜唏嘘!不知道这个已经见不到几个故人的故乡,还算不算故乡?
白龙桥
陈越
作者简介
江南有座金华城
金华城边有个白龙桥
那就是陈越的故乡
陈越,婺城区白龙桥人,著名词曲音乐家,大型音乐晚会的总导演和制片人。近年来,先后为全国120多座城市和旅游景区创作了大量的城市音乐作品,被誉为中国城市音乐创作第一圣手、八婺几个县市中,写永康的作品最多有《天下五金出永康》、《绣花姑娘》、《一起去方岩》等等,陈越先生是中国“音乐扶贫”的先行者、中国音乐拍卖第一人。大型音乐品牌《唱游中国》和《母亲中国》的创办者和总导演,国内首家专业打造城市形象的工作室《城市传说》的总策划。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这是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我们把故乡的故事
说给你听
永康乡愁
编辑:维维
编审:海蓝 / 江燕
投稿:932670871@qq.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