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校长的多动症、忧郁症、痴呆症丨微精选

校长“多动症”做老师,特别是做小学老师,害怕遇到多动症的学生。多动症的学生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坐不住、坐不稳,要说话,喜欢说话。不管场合,上课时也要自说自话。除了影响自己,还要影响别人,没事找事,除了行为上控制不住自己,也让老师控制不住他。
我在教初中的时候,班上遇到一位学生是多动症,家长三天两天被我叫到学校来,向家长告状,怎么怎么不听话啦,怎么怎么影响班级的常规管理得分啦。
两三天家长没有等到老师的召唤,反而心急,自己要跑到学校来探个究竟,是不是彻底让老师失去信心,连管都不愿意管了?
为了让孩子能够坐得下来,能够安静,家长就给他吃药,吃“安定”。吃了药之后,虽安静许多,可感到总有点异样,小孩目光呆滞,反应迟缓。
从小孩的多动症,我想到了一些校长,也有“多动症”。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并不十分吻合。
校长队伍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优秀的、一般的、不咋样的,同时存在。患多动症的校长,多是新任校长,这个新,包括第一次做校长,更包括调任校长,去了新学校做校长。
多动症校长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心理不稳定,焦虑,不自信,急于想出成绩,想引起人的注意,列举几种表现如下:
表现之一,缺乏自信,又急于要表现自己。
这样的人喜欢否定历史、否定传统。怕被历史与传统遮盖自己,另辟蹊径,这本不错,追求每个人的特色,是每个人的权利。遗憾的是如计算机清零。因为清零了,也就成了白纸。在纸上这边画画,那边画画,自我得意,其实浅薄。
这种表现的多动症校长,常常是从薄弱学校或一般普通学校,进入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品牌学校的人。本该稳定,却在折腾,本该持续,却是停顿。
表现之二,内心没有坚守,喜欢跟风。
什么时尚,就做什么;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学校的特点,无关师生的需求。
假如只是校长个人说说,在论坛上吹吹,写出论文仅仅发表,对学校发展还无大碍。说一套,学校实际又是一套,对学校发展还不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假如自己说了,就要马上让大家认同,统一在他的新理念,急于在实践层面,在学校方方面面贯彻推进,那后果可以预期,学校无所适从,老师无所适从。
表现之三,图虚名,不做实事,只管喧闹。
校长的工作中心不在课堂上、不在校园内,不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在学生的生命成长。浮在面上,写在脸上。许多事情,可做也可不做,做了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虚名,花架子,有形式,无实质。花了人力、物力、财力,而劳民伤财。
表现之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
办学喜欢出人头地,喜欢与别人比,喜欢超越别人,这样的比、这样的超越,其实是嫉妒,是攻击。提出的新举措,开展的新活动,常常不是为你自身的更好发展,而是针对别人,给兄弟学校,或者有竞争力的学校针锋相对。总要想出一些花样,阻碍别人的发展。想方设法,制造一些政策的不公平,想方设法,制造一些舆论置别人于死地。忙来忙去,害人害己。
校长的多动症表现多多,很难穷尽。原因不一,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有的是性格问题,有的是环境所逼。有的是心理问题,有的是品行问题。凡此种种,假如不好好调养,后患无穷。
校长“忧郁症”中小学校长在当下承担着异常重要的历史责任,所有的孩子走向未来,都要经过中小学。这道坎,由谁看守?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校长们像战士一样,在那里坚守。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围绕他们的责任担当,毁誉交织。
校长也是人,有人的所有喜怒哀乐。校长是人,身体也会出现问题,包括亚健康。校长忧郁症是校长的常见病,校长忧郁症,也即是学校忧郁症。
因此,本文我所说的,不仅仅指个体生理上的症状。患此病的校长,重点中学居多。我当了许多年的重点中学的校长,因而,我也曾患过。是间歇性的,有周期。一般在招生时间与高考出分数的时候,发作时比较痛苦,也比较恐怖。一般校长首先发作,然后传染到整个学校。
校长忧郁症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下教育讲究竞争的格局下,一个心理健康的校长,当不了几年,忧郁症的症状就要逐步显露。症状是:紧张、多疑、寝食难安,充满不安全感。
招生即是打仗,这一仗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说实话,现在学校与学校的差别,说到底是生源的差别。许多地方的同类学校,办学条件、师资质量、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标准。
要想脱颖而出,或者保住领先的优势,最主要的就是要得到优秀生源的保证。怎么保证?主动进攻,争取政策的支持,这是上策。利用各种关系,获得招生的优先权,即优先择优权,这是等于战争中率先或唯一使用了核武器。
中下策的花招更多了,不择手段,利用媒体,虚假宣传。攻守结合,真真假假,尔虞我诈,十八般武艺,孙子兵法,无一不在这里不派上用处。学校全员动员,人人都要走上招生的现场,中层骨干、教育教学能手,大有一派视死如归的慷慨。现场如战场,全都瞬间转换工作重点,人人都在战壕里作战。
学校与学校之间,明的暗的,相互诋毁,夸大事实,夸大自己的成绩,夸大对方的缺点。还会派“间谍”深入对方,冒充家长,去对方打探虚实,或电话、或亲临。还会雇佣“雇佣军”,雇佣军往往由一些机构充当,这些机构平时是培训机构,一旦到了招生期间,立即转化为招生机构。
赤膊上阵,颠倒黑白。这些雇佣军最不可思议的是,一瞬间又会调转枪口,有奶便是娘,打东家、打西家,校长们常常瞠目结舌,云里雾里,在硝烟弥漫中丢了阵地、丢了枪炮。
这时刻校长的忧郁症,几乎都要进入“狂躁阶段”。狂躁型忧郁症病人什么症状,校长即是什么症状,一点不会两样。每年的招生,是学校的生死劫。一旦招生成功,意味着三年后成功,一旦招生失败,意味着三年后失败。
招生与高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考好,招生即好,甚至高考前的摸考,都是与招生相联系的,家长信息之灵通,常常超越学校,考试场上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当年以及次年的招生形势。
所以,出高考成绩,包括摸考成绩的时候,校长紧张到要崩溃。一旦某次没有考好,如丧考妣。一旦考好了,或者考得特别好,又如范进中举,疯疯癫癫。
江苏所谓的08高考方案出台后,那时我没有经验,一切按照文件精神做,全心全意推进课程改革,没有看到真真假假的办学现实,结果那年高考出现了“失利”,面临的压力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忧郁到崩溃。
如何发泄?如何自我疏导?开始找回被遗忘二十年的诗歌,重新写诗,最多的一天,写了26首。我们老师过后调侃,说道:高考不幸,诗歌幸;学校不幸,诗人幸。
如何提升高考成绩?做法多种多样,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最常见的,是招收借读生、旁听生,收了学生的高额费用,不给人家学籍,成绩不理想、成绩差,算不到自己头上。有的学校比例甚高,几乎要占到三分之一。
音体美的特长生,都是依靠他们去获得各种比赛奖项,或重大、重要的演出、表演、展示,但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学籍,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竹篮打水。
其次,是留学,把优秀学生送出去,这里的留学不是留到国外去读书,而是放到抓高考厉害的学校去训练。成绩好了,算到自己头上。
第三,买考神,对有望考入北大、清华的考生,出高价,几乎是高价,买回来。更极端的是仅仅买了这些考神的学籍,平时仍在原来的学校读书,也从来没有到所在学籍学校读书过,一旦考入北大、清华,功劳记入自己学校。有的学校,考入了多少北大清华,即是依靠如此操作。
高考出分的那天,校长紧张的表情,可以与疯人院人的表情相比,也毫不逊色。分数一旦公布,有人喜欢,有人愁。
许多指标、许多率,即是总体成绩下滑,总会有一、两个是亮点。大家总会拿出自己的亮点,与别人的暗点去比较。过度兴奋的有,过度忧伤的有,几乎都是病态的脸。我的一个同事,重点中学的校长,高考期间必耳鸣,过了这个期间,必定恢复,准确的生物钟。
以上种种表现,我以为是“逼良为娼”的结果。没有一个校长,从心底里想这样做,天性不会如此。
假如一个校长如此、一所学校如此,其消极意义还可忽略不计。假如,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都有此症状,如何是好?我们日常教育的状态会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样的校长还能成为好校长、教育家型的校长吗?
遗憾的是当下患有忧郁症的校长,正充斥着所谓的各级各类优秀校长的队伍,光环四射。
校长“痴呆症”校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过来说,“一个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不好的学校”,此话人们却不常说。
正如,一个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一生的幸福与荣耀,这是公论;一个孩子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是他一生的不幸与遗憾,前一句人们常说,后一句人们也不常说。
这是为何?那是人们给我们教育面子,是社会对我们“宽容大量”,但是,我们自己心里要明白,我们的中小学校长队伍良莠不齐,良与莠的距离还不是一般般大。
以“校长痴呆症”为题,多少有点刻薄。不过,我们都学过一篇古文“扁鹊见齐桓公”,知道不能“讳疾忌医”,校长中确实有“痴呆症”者,这是一个类比,不是说他生理上是一个痴呆症患者,而是说他的做校长的作为、行为,真像一个痴呆症。
我查了有关资料,痴呆症患者,主要有这些症状: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减退,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情绪不稳,淡漠及迟钝,浮浅,或对事物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
对照上述症状,患痴呆症的校长还真有,有些地方还真不少。
有的校长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由于有了资历,从新校长当到了老校长,凭经验做事,凭自己的理解做事。对新事物麻木,蒙着眼睛,在封闭的世界里管理学校。
学校死气沉沉,干部死气沉沉、老师死气沉沉、学生死气沉沉,整个学校由于校长死气沉沉,也就死气沉沉。这属于老年痴呆症,在一些老校长,或者在一个学校呆的时间长了的身上时有发生。学校多年来没有变化,积弊日趋严重,各种矛盾月积月累。
最近,我去一所学校,即是属于这类典型。由于校长痴呆症,学校也患了痴呆症。卫生一塌糊涂,教学楼里的卫生间,臭气熏天,两楼上的厕所,一楼就闻到气味,而且距离相隔数十米。厕所里所有的水龙头都是坏的,没有一滴水。
走过卫生间,进入办公室,有几位老师围着开会,我一眼瞧过去,一大推垃圾就堆在墙根,这么多垃圾估计不是一两天了。最基本的常规管理没有,校长干什么去了。
去了另一所学校,学生正在跑操,所有的班主任都是旁观者,甚至都连旁观者都不如,屁股对着学生玩手机的、三三两两太阳下聊天的、无动于衷想心事的,就是没有关注学生的。
校长陪我,问我:要不要再去看看其他?我说不用了。表面的文章都是这个样子,其他又会是是什么样子呢?还指望他课堂的教学改革?指望他实质性的课程改革?还指望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校长,以及管理团队几乎都是“痴呆症”患者,对学校管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无动于衷,没有热情,没有动力。
有的校长的在学校的活动半径就是自己的办公室,半年一年都不会进入教师的办公室,包括中层干部的办公室,更不会走进教室。端坐在校长室的椅子上,从来不主动思考问题,提不出学校发展的方向、思路、举措,只是等待别人去请示,然后,说一个是,或者说一个不。我没有确指哪一个人,我只是泛泛说说现象。
我写了校长的多动症、忧郁症,校长朋友们看了鼓励有之,批评的还真没有,至少没有直接对我说。长沙武建谋校长给我留言:柳校长可以考虑写一篇斯德哥尔摩症。又是一个好题目,什么叫斯德哥尔摩症?有资料显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这个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症,就是我在此文想说的痴呆症的另一种表现:小儿痴呆症。当然,我所说的小儿痴呆症与斯德哥尔摩症在医学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病症,我只是为说明问题方便,简单类比一下,并不科学。
校长面对家长的“劫持”,心甘情愿,乐得其所。
现在有的家长并不理性,也并不理智,自私而眼光短浅,提出的一些学校教育的要求,显然是不对的,违背教育规律、违背教育方针、也违背教育的优秀传统。
面对这些无理要求,校长提出了消极的举措,从被动到主动。比如,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加多加难考试。对走读生实行晚自修制度;双休日排课表上课。
本来是净土,现在雾霾严重。这里小儿痴呆症与斯德哥尔摩症几乎相交而又相重合。校长丢失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毁掉了自己的教育操守,以被劫持而沾沾自喜,而乐此不疲,何其可悲。
校长一旦患上了痴呆症,假如是老年性的,上级主管主管部门往往会干预,换岗位、调离、免职都有可能。而小儿痴呆症患者,因为一般大都是先天性的,自己生的小孩,父母总是喜欢,甚至是遗传使然。所以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听之任之,不支持、也不干预。
因此,后者患者更多。说得严重一点,几乎所有校长或多或少都有点,有点斯德哥尔摩症状。对此,我们自己不能不知,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文章转自:柳袁照(Liuyuanzhaobazi)
微信改版之后,很多读者说不容易找到我们了。按下方提示给我们添加星标,就能快速找到我们了哟!(微信没有升级到最新版本的的请忽略)
领导说了!
你转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责任编辑:徐永寿-
-美术编辑:曾晓梅-
-审核:邓琼-
“本文转自“教师博览”官方微信公众号,来源:柳袁照(Liuyuanzhaobazi)。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不过,大家可以放肆地转发到朋友圈,这是可以哒~

“低调”的自我介绍
——————–
来都来了,投个稿再走呗~
《云南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工作指导类期刊,创刊于1958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录于中国知网,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期刊”“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53-1011/G4,国际刊号ISSN1009-2099,网址:ynedupress.ynjy.cn。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侧重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刊物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成果”的编辑方针,及时传播先进的教育科学信息,积极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突出引领性、实用性和互动性。全年12期,每期定价10元,年定价120元,邮发代号64-40。刊物以“择优录用”为用稿原则,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寄赠样刊,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ynjy2014@126.com。编辑部电话:0871-65168919
地址:昆明市学府路61号 邮编:650223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