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其实原因很简单(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的后果?)

网友提问:

袁崇焕敢随便杀毛文龙吗?你有什么看法?

优质回答:

先简单介绍一下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情况,就知道袁崇焕敢不敢杀毛文龙,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了。

毛文龙是明朝辽东守边大将,长期镇守皮岛,履立战功,拥有精兵5万人之多,由于其镇守的毛岛地理位置优越,长期受后金努尔哈赤的忌惮,使后金八旗不敢轻易深入明境,但毛文龙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拥兵自重,贪污腐败,例如上报军粮饷银,实际5万人的军队重报20万人,多余的都中饱私囊了,让本来就经济紧张的大明雪上加霜,后来袁崇焕杀毛也是以这个理由,但是毛文龙在对抗后金入侵的作用确实很大,大明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袁崇焕是明末民族英雄,刚正不阿,忠心无二,但他曾经承诺崇祯五年复辽,后来袁自己也承认这个牛吹大了,就对崇祯要求很多军饷物资,没想到崇祯不仅全部满足还赐予了上方宝剑,袁崇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到了辽东袁崇焕为了尽可能的做到五年复辽,确实英勇抗金(清),但袁为了能统管辽东战事,做了不少擅自做主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排除异己,首要人物就是不听袁指挥的毛,在五年复辽时间紧迫的特殊情况下,袁知道要想完成这个承诺必须要自己掌控辽东全部军权,袁也知道如果上报朝廷毛是死不了的,因此袁必须要尽快除掉毛,袁在自己的性格,特殊的背景及没有政治经验的情况下,以贪污为名义擅自斩了毛。

因此袁是敢杀毛的,也必须要杀毛,可以讲袁杀毛,相当于袁做了是一个拿大明当筹码的赌局,袁是要用统军大权来赌一把五年复辽的诺言,但历史已经证明,袁做错了,也赌输了,毛的死亡,让后金在侵明没有了后顾之忧,并且毛的手下大将和嫡系军队怕袁继续屠杀,全部倒戈投金(清),这是袁万万没想到的,最终五年期限将到,不仅复辽无期,并且继续丢城失土,甚至还出现后金军队偷袭北京的情况,这让崇祯皇帝不仅对袁是大失所望,更是恨之入骨,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处死了袁。

但明朝的灭亡也不是多一个袁,多一个毛的就能阻止的,而是长期挤压的多方面矛盾问题导致的。

其他网友回答

袁崇焕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以为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可以做的了边防的主,所以就敢杀了。但是明帝,是一个励志的君主,却不是很坚定的人,他这一生换了大量的边防主帅,宰相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现在说官职,其实官、职是分开说的,官位代表着品位,所谓品秩俸禄,而职却是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变化。中国封建时代的官制一直在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即在于皇帝们梦想长治久安,加强君主集权所做的努力。

官位分为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位,大致说来,散官、勋官和爵位一般都是虚衔,代表着品级和地位,而真正管事儿的官位是职事官。

(崇祯皇帝)

皇帝们要任命官员管理国家事物,却又不能完全信任,所以,分权制衡几乎是避免不了的。文武殊途,以文制武,这在五代十国武人乱政后,后续王朝殷鉴前朝故事所做的修正。自此之后,从理论上来讲,品级低的官员是可以斩杀品级高的官员的。

北宋是中国文化发展风向转变剧烈的时期,从守外虚内,到守内虚外,中央政府加强了内部安全建设,在官吏制度上开始有“使职差遣”的说法,以小制大。所以,中国古代,自北宋以后,官员并不是品级越高,实权就越大。

袁崇焕的官职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另外崇祯皇帝后来还加封其为太子太保。

这个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都是职事官,兵部尚书是正二品,是兵部的最高长官,右副都御史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副职,正三品。太子少保是东宫官员,负责教导太子的,虽然也是职事官,但后期变成了一种虚衔,太子少师是从一品官员。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使职差遣”。

按照道理来说,袁崇焕在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以后,是要在兵部和都察院上任的,为什么跑去辽东带兵呢?因为“使职差遣”是临时派遣的职务,并且是真正的职务,也就是说袁崇焕真正的职务是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以,袁崇焕的办公室给设在了宁远。当然,北京城里的兵部,也会设一个办公桌。

(袁崇焕)

毛文龙的官位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是“使职差遣”,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是武官官位,征虏前将军不常设,左军都督是职事官。毛文龙真正的官位是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但是为什么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呢?这是因为皇帝真正想让他管理的事情是辽东地区的军务,于是便授予“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的“使职差遣”。

左军都督是正一品,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看起来毛文龙要比袁崇焕官还大。可是中国古代,尤其自北宋以后,向来是以文制武。毛文龙是武举出身,而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兵部尚书是文官,左军都督是武官,兵部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相互制衡,但兵部的尚书的地位肯定要高于左军都督。

在“使职差遣”上,袁崇焕比毛文龙的权力要大。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而毛文龙担任的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毛文龙是要受袁崇焕管辖的,但是若要撤了毛文龙的官位,其实还是要请示崇祯皇帝的。至于斩杀一品大员毛文龙,袁崇焕必须要请示崇祯皇帝。

(毛文龙)

所以,袁崇焕在杀了毛文龙后,也是忧心忡忡,就写报告给崇祯,道明原委及过程,在报告的最后,袁崇焕自己请罪说:虽然毛文龙有大过在身,擅杀边帅,臣是没有这个权力的,现在臣是待罪之身,听候皇上发落。

崇祯皇帝接到报告后,也是大吃一惊,心道:这袁崇焕好大的胆子!可是当时是用人之际,已经死了一个毛大帅,难道还要搭进去一个袁大帅吗?于是,崇祯就下诏公开毛文龙的罪过,并宽慰袁崇焕。

可是,袁崇焕恃宠而骄,擅杀边帅的行为早已超出了皇帝的底线,现在不追究不代表以后不查办。别看现在跳的欢,以后不免拉清单。后来袁大帅下狱论罪,能坐实的就两条:擅杀毛文龙,私通后金。

袁崇焕带给崇祯的可能不是一场己巳之变,而是崇祯对大臣再难有信任之心。崇祯托付了一片真心,结果却是让袁崇焕肆无忌惮,毫无节制。

崇祯开始变得刚愎自用,对臣子猜忌多疑,他在位的17年间,走马灯般换了19任首辅,顺便还弄死了7个兵部尚书,以至于最后朝廷里剩下的大都是些阿谀奉承、媚上欺下之徒,把帝国管理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在这个意义上,袁崇焕事件对崇祯性格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大明帝国的影响可谓深重!

其他网友回答

袁崇焕5年复辽的牛吹大了,因为当时以为崇祯是个小皇帝,信口说出想安慰一下崇祯,结果发现崇祯就是一个较真的人。

那怎么办呢,和后金讲和,封个王什么的,不是也算复辽么。只好政治牺牲毛文龙了,向后金表态,把你们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毛文龙在抵抗后金中,可是有重要作用,做过重大贡献的。

结果后金反悔了。

以后金的人口、兵力,估计自己都没想到后来能得天下,只能说时也运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