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蝗灾我们该如何(蝗灾又来了)

网友提问:

汹涌而来的蝗灾,我们该如何应对?

优质回答:

4000亿只蝗虫!听听都可怕,头都大了!好在有喜马拉雅山阻挡着,蝗虫过不来。而从缅甸,老挝,越南过来,也不用害怕。我国历史上遭遇过无数次蝗灾,对灭蝗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再说现在科技如此发达,面对虫灾,一定有办法对付。古法,土法齐上馬,高科技高效农药喷洒……我想,蝗虫在我国一定会很快扑灭。

其他网友回答

架好油锅,备上孜然。

其他网友回答

非洲蝗灾蔓延速度非常惊人,即将抵达我国边境。

即便是蝗虫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和沙漠进入我国境内,也不必惊慌。我国科学技术发达,可以利用,激光、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大面积杀死蝗虫的。另外一点最主要的是我国各地区现在气温比较低,大部分地区气温还在十度以下,根本不适合蝗虫生长。

所以对于蝗灾,我们不必过于惊慌,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的东非蝗灾,已经随着蝗虫自西向东的蔓延分成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非洲之角、伊朗南部和印巴边境,而且还在以每天150公里的恐怖速度蔓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由于蝗群已经进入孵化期,所以蝗灾必然愈演愈烈,且持续到6月,届时其规模将是当下的500倍还多。

由于蝗群基本沿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北纬30度附近自西向东蔓延,所以我们似乎很危险。但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这一切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亚洲水塔,更由于恐怖的海拔深刻改变了世界气候,尤其是阻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被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成为雨热同期的鱼米之乡。

而蝗群即使再恐怖,也不可能飞跃青藏高原进入中原。自古以来,西方征服民族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在印度河流域停下了脚步,即便不是因为属下反对,再往东也基本上没有路了。

历史上,西方文明想要到达中原,主要有两个路线,一是在青藏高原前向北进入中亚,而后从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向东穿越荒漠草原;二是横穿南亚次大陆从横断山脉进入云贵地区。

而无论哪个线路,对于蝗群而言都是不可逾越之天堑。

横断山脉虽然在海拔上不及青藏高原,但同样难以逾越。再加上由于其纬度较低且靠近印度洋,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植被覆盖率高。而超过50%的植被覆盖率,是蝗群的最大天敌。

由青藏高原向北虽然植被覆盖率小且地势较为平坦,但由于此时的北半球处于冬季,气温低加上温带落叶阔叶林无法提供更多植被,这也是蝗灾的最大抑制因素。

而最要命的是,即便成功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原,也无法形成恐怖灾难。这不仅仅是因为吃货们面对饕餮的勇往直前,更是因为作为自古以来深受蝗灾荼毒的国家,我们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灭蝗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以技术手段灭蝗,例如飞机喷洒药物、改变农作物种类、引入蝗虫天敌等。还有1986年从美国引进蝗虫微包子真核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直接杀虫且大大减少蝗虫繁殖力的真菌,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虽然亚洲飞蝗、东亚飞蝗等蝗灾依然时有发生,但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而为了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我们从79年开始营造囊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北方植被覆盖率大大提升,北方沙尘暴天气大大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大为改观。

虽然40多年来,北方依然是干旱的气候特点,但在大地身披绿装的情况下,蝗灾自然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虽然我们有世界上最会吃的吃货集团,能让蝗虫不敢三只一块出门,但面对空前严重的东非蝗灾,吃货的决心不足以解决问题。

所以,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群众绿化运动,是抵挡以及抑制蝗灾的根本要素。

不过,在中东部季风区有效抑制蝗灾的同时,中西部畜牧区由于大规模的草场破坏导致地表裸露,也使得蝗灾非常频繁。

概括起来,作为检验某一地区生态稳定的最好标准。蝗灾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惩罚,更是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在感谢青藏高原和继续矢志不移绿化植被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以环境保护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其他网友回答

煎,炒,熘,炸,都试一下,最好的做法还是油炸,顾虑到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不要多人聚众围捕,提前布阵,大网要依次排开,多拉几排。捕回的蝗虫要清洗干净,去内脏,最主要的一定要高温炸熟,炸透,再吃[呲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