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之后唐僧为什么不念紧箍咒了(孙悟空为什么打死六耳猕猴)

网友提问: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被打死后,为何唐僧很少再对孙悟空念紧箍咒?

优质回答: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弥猴乃修行路上大障碍,由心中生发后天意念,搅绕真身性难定正觉,非如来性光难以降伏。成佛之法不外降伏自心,是坐大雄,古今败道修客多矣,皆因真性受后天心意识神纷挠。六门动摇生非,西游妙旨不外天人合一大道既人身也。降伏心猿,牢栓意马,唐僧真性心化其内,四相合和,故与圣同一,与咒非咒也。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

如来佛祖说:“魔由心生。”真假美猴王影射一个人的两种心态。一个真心归依佛门,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个则是顽劣不改,大胆伤害师父的魔鬼。通过《真假美猴王》这一章维妙描写,彰显人性善、恶并存的真谛。

从此以后一个全新的孙出现在人们面前。紧箍咒自然束缚就少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明白六耳猕猴是谁?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毫毛变的。不然没办解释六耳的出身来历。一样的种类一样的样貌一样的本事还一样的装备。关键是全世界还没人知道他的物种名称!

六耳猕猴这个名字是如来说的。真的假的只有如来知道,没有人做旁证。

当时的情况是唐僧屡次排挤赶走孙,老孙忍无可忍。心想你虽然是领导,但你是观音选定的,我虽然是员工,五百年前就被如来内定了的好不?好比一个是老板定的人,一个是项目经理选的人。项目经理的人动老板的人,老板的人能一直服气?当然不会。

但这事有个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如来禁止孙跟他直接联系,有事让他找观音解决,所以从前孙有事都找的观音。孙的问题就是如何跟如来直接联系,让如来跟观音和老唐发个话:是我的人,是铁定要到达灵山取经的人,你们不要欺负他呀。

且看孙如何操作:变个假出来海扁一顿唐僧,先打了再说,看上面领导怎么个解决法。先是观音,她能说什么?当着取经队伍其他人揭穿孙吗?孙你打了唐僧,以后两人还怎么合作?都走了大半程路了,取经队伍这下不是要散了吗?再说你一个徒弟公然打师父,你佛教的脸面还要不要了?这样的团队取回的经书,还有脸拿来说教化百姓吗?所以观音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孙的小心思观音知道啊。你想找如来直接联系,摆脱我控制,我才不会傻到自己提出这个建议。于是建议找玉帝。玉帝一看,这个气啊,你们佛教内部矛盾,找我出来陪你耍是几个意思?直接分咐:赶走。

接下来的地藏王心想,这顶目一直观音负责的,不归本部门管啊,也装傻充愣。

于是天上地下一通折腾,只有去找如来了。如来大领导也不白给,急中生智编出了个六耳猕猴,总算圆上了这个弥天大谎。

那么的目的达到了吗?当然,如来亲口许诺猴子一个大职正果,将来可以跟观音唐僧平起平坐。

一方面这下孙猴子心满意足心轻气爽了,干起活来自然不像从前那般诸多报怨不满,另一方面大领导发话了,将来猴子还会和自己平起平坐坐一个办公室,唐僧自然不敢再放肆刁难了。

总之,自从打了一次唐僧后,孙的关系绕过了观音,直接跟如来对接上了,唐僧不敢再念那话儿了。

其他网友回答

据统计,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前后总共念了十次紧箍咒: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小说第十四回,唐僧骗取孙戴上紧箍咒后为了试验效果而为之;第三次到第五次发生在小说第二十七回,孙三打白骨精犯了唐僧不杀生的忌讳,先后念了三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发生在第三十九回,唐僧为说服孙去救乌鸡国国王念了一次,孙为了分辨真假唐僧主动提出让唐僧念了一次;第八次和第九次发生在第五十六回,因为孙打死强盗唐僧念了两次;最后一次发生在第五十八回,唐僧为了分辨真假孙念了一次。

从唐僧这十次念紧箍咒的经历来看,它们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即这些念紧箍咒的场景均发生在西天取经的前半程,具体来说发生在真假美猴王故事之前。而真假美猴王故事之后,唐僧不是很少念紧箍咒,而是再也没有念过一次。直到顺利抵达灵山大雷音寺,孙修成正果,紧箍咒自此也消失不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唐僧彻底放弃念紧箍咒了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原著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紧箍咒的由来和作用。唐僧在五行山救出孙之后,孙正式拜唐僧为师并加入了取经团队。但由于他生性顽劣、野性未改,自恃法力高于唐僧,不服师父管教,为此两人经常发生冲突。于是观音菩萨便将紧箍咒传授给唐僧,为的就是约束孙的行为,让他听从于唐僧。小说第十四回写道:

老母(即观音菩萨)道:“……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作‘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念熟,牢记心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不过,从之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唐僧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循紧箍咒的使用规则:除了两次为了试验紧箍咒效果,两次为了分辨真假被动念诵之外,其余六次都是因为孙的行为招致唐僧不满而主动念诵的。不过孙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完全都是出于对唐僧乃至取经团队的保护而杀生,主观上并没有恶意。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唐僧实际上有点滥用权力的苗头,念动紧箍咒越来越频繁,稍有不如意就拿孙开刀。而真假美猴王事件的发生,则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真假美猴王事件其实是孙为了争夺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而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六耳猕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孙的二心幻化而成。在此之前,取经团队内部矛盾重重,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唐僧两次赶走孙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作为取经团队中能力最强、出力最多的孙当然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于是便一手策划出真假美猴王事件,以此来确立自己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从结果来看,孙大获全胜。通过真假美猴王,唐僧终于看清孙的重要地位,并因此改变了对孙的态度。

在此之前,唐僧对孙的定位仅仅是自己的贴身保镖,缺少对其最起码的尊重。在唐僧心目中,孙、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他亲自救出来的,几人之间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时间先后不同。八戒、沙僧都能乖乖听话,为何你孙搞特殊化?唐僧认为自己是取经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孙本事再大,也只是为自己打工的,只要你不老实就收拾你,绝不手软。第二十七回,孙打死白骨精惹怒了唐僧,于是唐僧准备将他撵走。书中写道: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在唐僧心目中,孙与八戒、沙僧没什么两样,把他撵走了,八戒、沙僧照样可以降妖除魔保护我西去。这种内心上的轻视表现出来就是频频念诵紧箍咒,一言不合就写贬书把孙撵走。而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中,唐僧深刻认识到孙对于取经团队的重要性,并且这种重要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如来佛祖为孙预留了成佛指标,观音菩萨亲自带回孙要求唐僧接收,并借机警告了唐僧。第五十八回:

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菩萨道:“唐僧……你今须是收留。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孙的话唐僧可以不听,猪八戒的话唐僧可以选择忽略,但观音菩萨的话唐僧是绝对不敢违抗的。从观音菩萨的话中,唐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团队中没有孙,根本就不可能取经成功。这才明白孙对取经团队意味着什么,因此才彻底转变了态度。

除此之外,通过真假美猴王事件,唐僧也看到了孙背后所拥有的人脉资源。为了所谓的辨别真假,孙先后拜访了南海珞珈山、天庭凌霄殿、地府幽冥界以及灵山大雷音,期间观音菩萨、玉帝、托塔天王、十殿冥王、地藏王菩萨、谛听、如来佛祖都在明知孙意图的情况下非常配合的帮助孙演好了这出戏,展示了孙异常强大的人脉资源:无论在佛界还是在道家,无论在天庭还是在地面上,甚至在海里、地下,孙都能游刃有余,这种强大的气场让唐僧不得不给予其尊重。

综上所述,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唐僧之所以再也没有念诵过紧箍咒,主要原因在于他认识到孙对西天取经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与此同时,孙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和背后拥有的人脉资源,也为他赢得唐僧的尊重增添了砝码。由此可见,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是王道。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真巧,上午正看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个人感觉原因有二:一是六耳猕猴的出现刷新了唐僧对妖精能耐的认知,之前出现的妖精再厉害,只要孙到南海请出观音便能轻松搞掂,而这一次连观音都难辨六耳猕猴的真假,唐僧便知这一路要没孙伴护左右,性命堪忧;二是唐僧听到沙僧说六耳猕猴另变了一个唐僧打算自去西天取经,唐僧之前只是担心山高路远取不回真经,现在则要怕担心别人冒替他取了真经夺了功果,他想六耳猕猴能这么干,孙也能这么干,他不能再与孙再生间隙了,万一哪天再念紧箍咒把孙惹毛,他真自己单干就没唐僧什么事了。

其实看《西游记》原著,感觉唐僧就是这么个腹黑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