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中国历史上残忍的人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优质回答:

谢邀~~人类的发展史中,残忍而荒诞的记载不在少数。例如:

搅拌脑浆,永享安康

在历史记载里,人类最早的手术,是颅骨钻孔手术,这个手术,用燧石、金属打开病人的头骨,用来移除在颅骨骨折后产生的碎片,有人活了下来,也有人当场死在了手术台上。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脑袋管着人的思维,,如果随便碰了脑子里的东西,就会有坏事发生。

对于思维异常于平常人的病人,会被认为是思维错乱,需要到脑子里进行矫正,于是有了比开孔取碎片更恐怖的方式。

1888年,瑞士医生戈特利布.伯克哈特切开了6个人的脑袋。虽然他是医生,但是他没有任何外科手术经验,他选择的这6个脑袋,是精神分裂患者和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他根据流传下来的图纸,就像古代医生一样,用环锯,在太阳穴附近钻孔。

但后来,他的锯子,就走偏了方向:他切入大脑硬脊膜,将一部分大脑皮层舀出来,有的脑袋他舀了一大勺。据记载,他将一个很漂亮的金属杆子推入你软乎乎的大脑中,会弹出一个钢丝圈,然后转上一圈,搅拌充分。它并不像打蛋器那样能打出非常匀的馅料,它更像是用一个挖球器来挖过度成熟的蜜瓜。

尽管手术后,有些病人变得安静了,不再有幻觉,但很多都留下了神经上的后遗症,最后死于因之产生的并发症,或是自杀了。当时一位精神专家说:“(伯克哈特)建议应该移除不安的病人的大脑皮层以使他们安静下来。”

伯克哈特的手术是早期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尽管这个术语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创造出来。

截肢表演赛

(请先一起,倒吸一口凉气)

几千年来,截肢可能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了,但截肢的死亡率也十分可怕,高达60%,甚至更高。一直到19世纪,都还没有可靠的麻醉术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快速完成截肢,以使病人醒着的噩梦时间缩到最短。

16—19世纪,典型的腿部截肢是这样进行的:病人被强力压住,以防止其移动,一条止血带用来阻隔腿部的主动脉。医生使用一把弯刀,切开骨头外的皮肤、肌肉,最理想的是一刀切好,然后把骨头锯开。有时候,开口的血管会使用灼术来处理(用热铁、沸油或是含硫酸盐的化学药物);肉呢,要么就不处理,要么缝起来。

6秒钟之内截断一个大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无论医生们的速度有多快,手术过程通常都是伴随着病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

有时候,叫声不是病人发出的,而是来自其他人。

19世纪40年代,在苏格兰地区,有一位名叫罗伯特·利斯顿的医生,号称“西区最快的刀”,他的每一场手术,既是手术,也是表演。

每次,他的截肢手术,都会有很多医学生在旁听席上观看,几乎可以说座无虚席。

他要求大家给他计时,他的速度很快。

他的截肢手术从最开始切开,到伤口闭合,所用时间通常不到3分钟。

他的速度太快,也会时常伴随着意外的发生,有一次他竟意外切掉了病人的睾丸,而且是从根上切断!

有一次,他偶然切掉了他助理的手指(助理通常将病人的腿固定住不动),可怜的助理后来也因为手指被截断而死于坏疽。

还有一次,他甩动的刀子划到了一个围观者的外套,这个围观者因为恐惧而倒地身亡。

但是,这种浮夸手术的氛围在当时并非独一无二。当时这些都是售票的,只要花大价钱就可以观看最受欢迎的医生做手术,观众几十个或是几百个不等,医生会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收获到掌声。

其他网友回答

据清初版《永年县志》记载,崇祯年间连年天灾,导致流民四起,四处都有逃荒的。县志记载,在城南关半路上有个有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还没有断气,不一会儿就被人给吃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西晋末年开始的“五胡十六国”,网上有不少令人惊恐的说法,比如“两脚羊”。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来看,那段时期的首个大规模吃人事件,发生于公元304年春。这个时候,匈奴人刘渊还在邺城给司马颖当小弟;羯人石勒刚刚被免掉奴隶身份,边打工边打劫;氐人李特兄弟,正在四川带着流民兄弟们抢饭吃;鲜卑各部,还在边境当西晋王朝的小马仔。

而在中原,司马氏诸位藩王们搞起来的“八王之乱”正要达到顶峰,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把一万无辜女子当成了军粮。

公元303年,当时在洛阳控制晋惠帝司马衷的,是长沙王司马乂。这位兄弟的实力原本比较弱小,但胜在有头脑、讲义气、懂规矩,而且在领军打仗方面特别有一套。所以,他能在上一年,带领区区几百人干掉掌权的司马冏,自己取而代之。

但越是这样,越是让那些更有实力的藩王不服气,尤其是镇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

这两位仁兄原本是想借着司马冏、司马乂内斗的机会渔翁得利;不曾想,看似力量薄弱的司马乂却赢得轻轻松松,让他们的小算盘打了水漂,心里的气愤可想而知。

于是,在公元303年8月,司马颙派出精兵七万,由头号部将张方带领;司马颖实力更吓人,他派出了20多万人马,带头的是陆机、王粹、牵秀、石超等人。他们一西一北,往洛阳城杀气腾腾的扑来,战鼓声震几百里。

司马乂虽然只有27岁,但为人一向生猛,压根不知道啥叫害怕。他派皇甫商带领一万多人前去宜阳阻击张方,自己则和晋惠帝迎击司马颖。

9月,皇甫商失利,而司马颖的大军则杀到洛阳城外,司马乂和晋惠帝亲自在建春门摆下阵势迎敌。司马颖虽然阵势庞大,但陆机、王粹、牵秀都是文人出身,对于如何打硬仗完全两眼一抹黑,而且还勾心斗角、互相拆台。

司马乂这边就不一样了,人数虽处于绝对下风,但人才不少。开战后,悍将王瑚带着几千骑兵作为前锋,战马两旁都绑着两把长戟,像一群小坦克对陆机发起了冲击。

万蹄奔腾、地动山摇,陆机大军瞬间崩溃,败军纷纷往七里涧逃命,死尸堆积如山,水流为之堵塞;王粹、牵秀、石超各军也跟着崩盘。随后,司马颖军队中甚至还起了内讧,陆机、陆云两兄弟都被牵秀杀掉。

在击败司马颖后,司马乂转头对付张方,这个对手就难缠得多了。

首先,晋惠帝司马衷亲自督战,张方的部下远远看到皇帝的御车,心里发虚、士气低落,被司马乂一顿猛攻,当场死了5000多人;

但张方也算久经沙场的老将,他首先撤退到十三里桥,夜里却偷偷摸到洛阳城外七里地,加班加点修建了几座营垒;司马乂回过神后再来进攻时,却已经失去了先机,双方就这么僵持起来。

此时的司马颖也重振旗鼓压上,洛阳成了一座孤城。水源被张方从城外切断,水磨无法运转,王公大臣家里的奴婢都被组织起来,用手舂米来制作军粮;城内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全被征发,甚至连奴隶也被释放充军。

眼见形势不利,城内官员提议谈判。司马衷、司马乂、司马颖,其实都是司马炎的亲儿子,只是母亲不同罢了;司马颙则是他们的堂叔。因此,在面对两方夹击时,司马乂向弟弟司马颖抛出了橄榄枝,提议双方各守一方、共同辅佐哥哥晋惠帝司马衷。

但司马颖的心里只有权力,对此断然拒绝。司马乂只好一边抵抗,一边派出使者、征调雍州刺史刘沈发兵勤王。

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一直打到了第二年春。这期间,司马乂对待兄长晋惠帝极有礼数,跟将士们也是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因此,虽然条件艰苦、战斗惨烈,但军人们毫无怨言、奋力作战。他们还时不时杀出城外偷捏司马颖这个软柿子,前后斩俘六、七万人。

看到这副架势,司马颙那边也人心浮动,军人们一度想撤回长安;但老奸巨猾的张方听说城内粮食不足,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寄希望于朝廷里那些公卿大臣们出现内乱。

那些王公贵族真没让他失望。当时城内官员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王衍、祖逖等人,众人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也明白城外的张方、司马颖也不是什么好人,况且司马乂也还靠谱,所以他们整体上都站在朝廷这一边。但不曾想,单单出了个藩王司马越这个隐藏的野心家。

司马越是司马乂的堂叔,在之前的皇族内斗中,他一直默不作声,但并不代表没想法,实际上是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已。因此,当看到侄儿司马乂如此得人心、如此能打时,他的心里其实是很着急的:万一被这小子扛过去了,以后自己可就没机会了。

于是,他利用城内的困境,忽悠了一些皇宫卫士,在一天夜里把毫无思想准备的司马乂绑了起来;其后打开城门,与外面的司马颖等人讲和。

被囚禁的司马乂向晋惠帝上书一封,辞意真切、感人肺腑,闻者为之动容;同时,在打开城门后,那些绑架司马乂的卫士发现,外面敌人也是苟延残喘、灰头土脸,处境并不比城里强。于是,他们肠子都悔青了,甚至积极策划把司马乂解救出来,带领大家继续奋战。

局面千钧一发的时刻,司马越采取黄门侍郎潘滔的毒计,派人把司马乂的下落告诉了张方。憋了一肚子火的张方,随即派人赶往金墉城,把司马乂带到自己军营后,用火活活烤死。场面之惨烈,连张方的手下也不禁为之动容。

随后,司马颖、张方威风凛凛的进入洛阳城,少不了一番趁乱抢劫、公报私仇。

不过就在这时,之前响应司马乂征调的雍州刺史刘沈已经组织了上万兵马,浩浩荡荡向长安城杀去。惶恐不安的司马颙,连忙派人召回张方。

司马颙的命令传来时,张方正在洛阳城内大肆抢掠。听说长安告急,他连忙裹挟着自己从官府、百姓家抢来的一万多奴婢西归。

其实,在过去几个月的围城战中,他这边也没什么粮食了;进城之后一番搜刮,也没什么收获,手头上有的,就是这些抢来的女子而已。

于是,在前往长安的半路上,当大军饥饿难耐时,张方一声令下,大量无辜女子被屠杀,连同一些牛马,成了军人们的口粮:“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

这是关于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的史料中,首个军队大规模吃人的明文记载。张方此人,可谓恶魔。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306年,司马颙中了司马越的离间计,亲自派人斩杀了张方,算是便宜了这个食人恶魔。

其实无论历朝历代,但凡遇到大灾、战乱等极度危险局面时,所谓的文明都会沦为笑谈,人类的兽性暴露无遗。“大饥,民相食”、或者“易子而食”的记载不断见诸史书。鲁迅评价黄巢、庄绰描写靖康之耻,都用到了“两脚羊”的字眼。“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珍爱和平,这才是文明的前提。

其他网友回答

黄巢曾屠杀五十万人搅碎当军粮。

唐末枭雄黄巢,以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冠绝古往今来造反军领袖。

对于历史,特别是残破的晚唐,人们总是容易站在支持黄巢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晚唐的荒诞,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但事实上,在唐末农民起义中,所杀平民百姓最多的,正是黄巢。

黄巢是个能人,才华横溢。但可惜,性格太过暴虐,他其中做的一件事情,堪称中华历史最黑暗的事件之一。

那就是“陈州人肉军粮事件”。

才子风度的黄巢,书生气息极重。在自发起兵后,又与王仙芝一起伐唐,直到王仙芝阵亡,黄巢成为农民心中的领袖,他的手下就包括了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

公元879年,唐朝将领之间的互相敷衍,还有各藩镇节度使也任由黄巢做大,几次围剿后,唯剩星星之火的黄巢迅速满血复活,也是这一年,黄巢下广州。

在阿拉伯人的《见闻录》记载中,黄巢下广州向唐僖宗讨要广州节度使官职失败,于是酿造大屠杀,杀得几乎都是中亚民众。

下广州一役,让黄巢再次壮大,下一次出鞘,直至长安。

长安得手又失守,屠夫皇帝又屠夫

公元880年,岭南走了一趟的黄巢兵强马壮,盆满钵满,这是黄巢造反军的第一次巨大蜕变,这次蜕变意味着,即便高骈再出来拦杀黄巢,也不再会是那么摧枯拉朽。

于是黄巢懒得再和唐僖宗谈条件,再度北上,这次是真的反唐了。

但很显然,一山更比一山高,在湖北荆门黄巢又被沙陀骑兵以及精锐官军打掉十分之八的实力。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刘巨容和曹全晸两个人用心干活了。

可是紧接着黄巢又突破江浙地区十五个州,最可怕的是,他又再次壮大,军队达二十万之巨,这时候的黄巢已经找到了起义的规律了。

于是后来先败给高骈,又战胜高骈。

公元880年末,黄巢一路胜利北上,沿途到后来五代打出了狗脑子的各路军阀,就当没看见。十一月,黄巢打到了长安,长安这个时候有什么?

有十万号称最强的禁军神策军。

但实际情况是,神策军要比农民起义军还要废物得多。

十二月,黄巢轻轻松松打入皇城,这个时候唐朝廷皇帝、百官早就全跑路了。史书对此记载是说黄巢实力强盛,但实际上,黄巢和唐朝廷都知道,有人故意放水,让黄巢削弱唐天子,以打破唐末藩镇割据的躁动。

大家都在等黄巢带头撕破脸皮。

但黄巢也很聪明,停在长安不走了,于长安称帝,建国大齐。

唐僖宗心急啊,一直派大唐官军回来抢夺长安,屡战屡败,这场割据长达了一年多的时间,黄巢这皇帝是越做越过瘾。

直到两个人出现,一个是起义军叛徒朱温,一个是沙陀雇佣兵李克用。

这两个人,是真的卖力想要黄巢死的。

这也是一个很讽刺的地方,唐僖宗最后竟然只能请到被放逐的李克用回来,而且重用朱温,朱温还是刚不久投降的叛徒。但打黄巢,的确只有这两个人才能破局。

公元883年正月,黄巢兵败。

不久后被赶出长安,李克用和朱温玩起了追杀游戏。

但俗话说得好,干多少活,结多少帐。李克用和朱温杀到五月份就停下来了,向唐僖宗要报酬,于是二人升官加爵,除此之外,唐僖宗放任他们掠夺民间财富,以此作为费用。

这就是唐末乱象。

而这个时候的主角,黄巢一路破城,招降了秦宗权,六月份,黄巢盯上了陈州,本以为很迅速可以破城,到谁知道陈州有了万全准备的赵犨,他坚固守城,可以说是黄巢覆灭的重要人物之一。

于是黄巢就和赵犨耗上了,不久后,即将出现一台中华历史上,比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黑暗的“人肉粉碎机”,这台粉碎机不止粉碎,还负责吃。

黄巢的愤怒:陈州人肉搅拌机

虽说起义军的实力不如官军,但也不是一个州城可以防御得住的。

赵犨的准备显然很到位,逼着黄巢丧心病狂,失去理智,把实力全部压在攻伐陈州的战役上:

掘堑五重,百道攻之

黄巢的起义军把陈州如此包围,陈州危在旦夕,而赵犨在顽强等待援军。另一方面,黄巢还很奇怪地把百官设立在陈州城外的军营中,看来黄巢对当皇帝的执念非常之深。

“立宫室官司,为持久之计”

但黄巢的军粮却不是无限的。耗在陈州,军粮已成问题,黄巢再不转移,起义军饿死的可能性要比被打死更大。

于是黄巢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绝招:

吃人。

“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黄巢可谓是想尽办法,理应一切能利用的条件。

当时人称,黄巢发明了一种名为“捣人樁”的工具,具体就是把人打碎,然后制成处理过的肉,景象十分可怖。而唐朝廷,陈州刺史对此毫无办法,可以说前者是冷血,后者是无奈,一旦城破,黄巢绝对也会把赵犨吃了。

黄巢一天杀上千人,杀到陈州百姓无人可抓。

这场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就已经是脱离控制了。黄巢此举让人震撼,上一次发生这种事,还是在隋朝时期,但远远没有黄巢的所杀人数这么多。

起义军们也杀红了眼,压根不管什么道德不道德,或是正义之事。如果反抗不了,他们只能享受,因为不吃东西会饿死,于是吃人肉的习惯在起义军里见怪不怪了,这是一支可怕的军队,即便成功了,日后也是隐患无穷。

随着时间在推动,李克用、朱温也将再次讨伐黄巢,陈州城依旧牢固,赵犨要获得解救,而黄巢也将要再次跑路,可是陈州的百姓却是少了五十万之巨,这五十万人,不是流浪或逃跑了,而是成为了起义军肚子里的军粮,而且,连骨头都不剩。

公元884年二月,李克用屡次击败黄巢。

再之后的时间里,黄巢只能离开陈州,而陈州百姓终于逃出了这个杀人魔王,吃人魔王的恐惧的笼罩之下。五月,黄巢逃亡汴州。

但是李克用很明显是收了钱的,打得很用力,打出了正常水平,即便一大堆官军在演戏,黄巢还是节节败退。而朱温此时,也在演戏,但是他比李克用更狠,他直接釜底抽薪,挖黄巢的人过来,黄巢的起义大军中,大量的人又投诚朱温。

后来朱温建立后梁,本身就靠着这支起义军的精锐力量。

六月,黄巢走投无路,让其家人砍下他的头颅去找唐朝廷谢罪,而对于此,也有是乱兵所杀的一说,但这都不重要了,一代魔王黄巢于公元884年的一个山沟沟里陨落。

黄巢之后的时代:“吃人”的五代

黄巢死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因为朱温、李克用这种人被重用。

他们被重用,实属无奈之举,天下能人不是没有,但是都心怀鬼胎,如此一来,战斗力迅速下降。

李克用只要钱,朱温的话,就是为了扳倒老东家。

黄巢一死,大唐被他们二人逐渐演变成了二雄争霸的局面。李克用后来割据山西,朱温割据河南,互相对峙。

公元907年,朱温开启五代暗夜。

整个时代的主题,只有一个字:杀。

李克用死后,时代也并没有变得更好,因为他的儿子李存勖更是个战争天才,五代武力值第一的男人。

但是这个时候的强,并不能代表走向和平,反而是加剧十世纪中华民族的熵增,束缚中原的力量全都用在打仗,朝代更替只需要一两年,而皇帝、诸侯的更替更是短到一两个月都有可能。

这样的时代,其实在黄巢的行为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军阀混战,胡人也想当天子,受难的只有中原百姓。五代就像一台绞肉机,“十国”盘踞在南方,除了南汉这种病态政权,其他地方反而成为了庇护所。而五代机器转动,把人碎了又碎,和黄巢的区别只是,吃没吃进嘴里罢了。

公元960年,汉人赵匡胤篡位后周,建立宋朝。

历史在这一年有了定论,属于汉人,也走向和平。虽然赵匡胤是篡位,但是放在这个病态、流淌着人血的时代,好像所谓的权力斗争,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接下来,华夏民族花了三百多年,忘掉了伤痛,但也忘掉了战争即和平。

也罢,此事古难全!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记载了许多虐食行为,我觉得都太残忍,其中活吃猴脑尤甚。

这是流传非常广的一道菜肴,据考证源自清朝时期,如今已有几百年了。当然,你如果随便去一家饭店,指明要吃猴脑,那是没有的。因为这种虐食行为只流行于特定的圈子之内,仅满足一些特殊嗜好的人士,属于私房菜。据坊间传闻,活吃猴脑有三个步骤:

第一,就是提前圈养猴子。

直接捕获的猴子野性太大,且大多营养不良,其脑活吃有腥味,导致口感不佳。因此,捕获的野生猴必须圈养一段时间后才能吃,如果是圈养的二代猴,则口味最佳,卖价自然就高。

圈养的猴子关在笼中,供食客们前来挑选。那些活泼好动、看起来聪明伶俐的猴子卖相好,自然是食客们的首选。而那些精神萎靡、病病殃殃的猴子一般少人问津。既然吃,自然要选健康绿色的食材,原因无他,人之常情也。

第二,要准备合适的工具器材。

首先要有一个圆桌,中间开个圆孔,其大小刚好放进一个猴脑袋。另有剃刀、凿子、斧锤之类,用于清理猴头的毛发和凿开猴头的坚骨。还有一套工具少不了,就是勺子,用于挖食猴脑。

第三,具体的吃法。

食客们先要去选一只猴子,自然是选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选中之后,将猴头由桌下向上伸出圆孔,用皮带将它禁锢在桌上。将猴头剃光毛发,再用锤凿将猴脑敲开一个大孔,露出里面的脑髓。这时,将烧得滚热的油一股脑灌入那个大孔,稍等片刻后,食客们就可以用勺子挖取脑髓来食用了。

由于猴子是活的,整个过程中惨叫不止,一般的人根本难以忍受其残忍,更别提下口了。因此,食这道菜的人,都是一些心理极端且毫无人性的人士。

结语

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拍过一部电影《夺宝奇兵2》,里面有吃猴脑的场面,许多观众当场被吓晕,人们无法想象现实中竟有如暴虐行为,呼吁要爱护动物,不要去伤害任何无辜生命。确实,这种吃法实在是太过血腥残忍,无法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再说,如今猴子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我们相信,这道菜肴应该销声匿迹了。

奇闻异事,精彩纷呈!喜欢就关注@秘闻独家侦探 !

版权声明